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公众号后台有位家长咨询:
“孩子今年上初一,最近一次考试没考好,饭桌上我数落了他几句,结果孩子把碗一摔,饭也不吃了,几天都不和我们说话。 为什么感觉和孩子相处这么难呢?每次看到别的家长和孩子关系那么亲密,就特别羡慕。” 亲子关系,是我们谈及家庭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家庭教育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答案。 比如:孩子性格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叛逆、不服管;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一定程度上,都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 “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赢得孩子的心”,指的正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亲子关系亲密和谐,孩子对父母尊重、信任,认同感增强,于是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和管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感染力也会增强,教育会事半功倍。 反之,如果亲子关系疏离、矛盾重重,父母的管教就容易引发负面效果。 此外,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 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是一种和谐、有效的良性互动模式,他的性格会更好、思维方式更积极,在与人交往、探索外部世界时,就更加得心应手。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过分强调“教育”这个动作,拼尽全力地投入大量金钱、时间,送孩子进培训班,督促孩子学习,却忽视了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亲子关系,大于教育。一旦本末倒置,必然会离理想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那么,高质量的亲子关系,都有哪些秘诀呢? 01 秘诀一:相互的爱和关心 良好、持久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爱和关心,在彼此之间流动。 亲子关系亦然——父母爱孩子,孩子也懂得爱父母。 有的家庭,父母很少陪伴孩子,不懂得表达爱,孩子对父母缺乏依恋和信任,亲子之间冷漠、疏离、互不关心。 有的家庭,父母把孩子捧在手里,宠上天,事事依着孩子的性子来,要什么有什么,造成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知道索取,从不懂得关心、体贴别人。 这两种都属于低质量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这种依恋,主要源于孩子0-3岁阶段,父母给予的“敏感照顾”。 所谓“敏感照顾”,是指父母能够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及时捕捉和回应孩子的需求,比如能够通过孩子的哭声快速判断孩子是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了,并尽快满足孩子。 父母还需对孩子采取稳定、持续的慈爱态度,避免简单粗暴的吼叫和惩罚。 这样的态度和养育方式,孩子会觉得舒适和满足,对父母感到亲密和信任,形成最初的安全感,从而拓展到对周围世界的信任和期待。 如果在孩子三岁前,父母疏于照顾,孩子没有充分体验过这种感觉,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依恋关系,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缺乏信任,容易出现冷漠、焦虑、自卑、暴躁等心理问题。 《只有时间不撒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心理医生李子勋:‘我女儿今年两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 李子勋回答:‘干吗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0-10岁是建立亲密有爱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就再也难以找回。 父母在孩子成长早期,应当多花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应当给孩子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机会,适当示弱,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会懂得付出、爱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