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回复: 1

合肥都市圈深融长三角的新机遇与新规划

[复制链接]

50

主题

8

回帖

17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7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2月,《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这标志着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一道,共同构建起长三角一体化的完整都市圈体系。这对安徽省会合肥而言也是一大发展契机。合肥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要求,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自身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共进。
二十年磨一剑:合肥都市圈的全面规划与综合实践
合肥都市圈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20年的谋划与推进。从省会经济圈到皖江城市带,再到如今的长三角合肥都市圈,合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合肥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层级的批复,标志着其已与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实现了高水平对接,开辟了长三角四大都市圈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夯实都市圈基础,从规划到联动机制全面推进
合肥都市圈在规划上经历了从城际到省级,再到国家部委的逐级批复,成为全国都市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合肥都市圈已建立了圈内城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机制,有力推动了都市圈规划的落实。
按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逻辑,合肥与淮南、六安的同城化合作正在加速推进。圈内交通网络进一步密集,高铁环线已覆盖大部分城市,高速公路环线也在紧张施工中。此外,合肥都市圈还组建了工业产业联盟,提升了安徽科技大市场10家分市场的运营水平,并在合肥新站和芜湖鸠江新建了两个分市场。
为了丰富区域文化与休闲体验,还编制了《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打造7条精品城际游线路。同时,圈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了用工信息异地共享发布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为合肥都市圈的高质量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的协同力度
合肥都市圈正在积极拓展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战略合作,已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地建立了紧密联系,并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特别是在推动全球服务商融入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合肥与上海静安区、杭州市等地联手建立合作机制,并进一步深化与上海市长宁区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2024年3月,合肥市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苏州市和嘉兴市政府签署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人力资源与人才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区域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成立长三角G60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合肥带动走廊城市技术交易合同额大幅增长,并推动了近千个科技项目的落地,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打造科创高地,协同共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合肥都市圈积极通过多种平台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加强协同合作。合肥与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签署共建协议,共享大科学装置,至2023年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6大研究院已建成运营,多个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合肥与长三角城市共同推动大科学装置科技成果转化,牵头开展5项重大攻关项目,与多所高校共建53家协同创新平台。同时,还专门打造“科大硅谷”平台,吸引36个创新单元合伙人,布局9家海内外创新中心,加速链接全球创新网络。
在科创生态建设上,合肥加快科创金融改革,建立市级母基金与长三角基金合作机制,构建总规模超4200亿元的基金体系,累计推出200余款科创金融产品。2023年,新设5家总部级科创中心,科创金融支持近1000亿元。
积极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驱动产业创新
合肥都市圈努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布局,积极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合肥与上海等其他都市圈城市共建了多个特色产业园区,串联起1100多家长三角重点企业,并成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研究院,力求共同维护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通过这些合作,合肥都市圈已经成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深化开放合作,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与体制
在开放通道建设方面,合肥都市圈坚持通过互联互通推动跨区域交通设施的高效对接,携手建设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特别是加快推进国家高铁干线江北高铁安徽段的建设。
与此同时,合肥也在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格局。合肥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覆盖亚欧18个国家,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此外,合肥都市圈正在积极推动自贸区规则、标准的协同统一,探索多项制度创新。
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资源共享
合肥都市圈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合肥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了“一网通办”,并在轨道交通、医疗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广泛的资源共享。通过与上海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肥都市圈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此外,合肥还加入了长三角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间的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关键三步”
都市圈作为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一体化经济区域,在长三角的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大都市圈的逐步成形,长三角城市群的“一核三副”空间组织结构得以优化,各都市圈的协同合作也得到了深化,推动了城市群从“城际”向“圈际”合作的转型。
在这四大都市圈中,合肥都市圈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大中城市密度较低,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入长三角都市圈体系,并通过圈际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为此,合肥都市圈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50

主题

8

回帖

17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170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建圈”本质是“破墙”,推动资源要素的创新配置
都市圈的本质是市场驱动下的城市联动合作,而非行政区划的再造。长三角都市圈的建立,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推动了资源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例如,上海和南京都市圈成功跨越省级行政区界限,实现了跨省市的合作与融合。这种打破“行政区经济”壁垒的做法,正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合肥都市圈要与其他都市圈紧密合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都市圈发展的内在逻辑,围绕人工智能、智能电车、高端装备、新医药等主导产业,强化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上的合作,通过强链、接链和补链,推动新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助力长三角打造强劲的增长极。
聚焦科技创新圈际合作,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颗粒对接”
在科技创新领域,长三角各都市圈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时,常常遇到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瓶颈。为此,亟需整合长三角各都市圈的科创资源,围绕实际需求,从细分技术和细分产业入手,深化具体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的“颗粒对接合作”,通过精准的联合攻关,突破瓶颈,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合肥都市圈要适应这一“颗粒对接”的合作模式,推动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小气候”,从而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应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深化企业供应链对接合作,提升新质生产力
推动企业的“供应链对接合作”,重点在于微观层面的直接合作,关注产品的技术、原料、部件、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上下游关系。供应链对接合作具有紧密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长三角都市圈在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中,都有丰富的供应链对接合作机会。合肥都市圈有必要以核心产品头部企业为主导,优化供应链组织,建立企业合作联盟,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