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链成群,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正劲;向“新”出发,创新动能十足;一流营商,高质量发展“质”地有声……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近年来,庐江县搭乘时代快车,因地制宜,聚焦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扬“庐”所长 产业聚“势”
盛夏的庐江,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与活力。在这里,产业聚集向新,活力满满。
今年4月28日上午,安徽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碳酸甲乙酯、10万吨碳酸二乙酯(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约11.43亿元,位于合肥庐江化工园区。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采用酯交换、热耦合等自主研发的技术,通过碳酸二甲酯与乙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与副产品甲醇,产品具有纯度高、水分低、杂质低、性能稳定等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热耦合技术进行热能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庐江化工园区是2021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认定的第一批安徽省化工园区,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短短2年时间内,就有像“东科”“顺航”等20多家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在这里落户,与园区共同成长。
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园区、一个工作专班、一支专项基金、一套飞地……近年来,庐江县首创“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高起点规划发展空间,组建招商投资专班,多维度落实产业资金,创新飞地合作模式,多措并举构建具有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这种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庐江模式,正成为县域经济产业集链成群的有代表性的“典型范例”。
近年来,庐江县因地制宜,立足产业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磁性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产业,以“链”集聚、靠“链”发力,抢占新赛道,激活新动能,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
新能源绿色发展“成色十足”。延伸绿色能源产业链,锚定“双碳”目标,2023年成功签约光势能异质结叠层电池及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博海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涉及光伏电池新一代以及下一代先进科学技术,总投资约183亿元。谋划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庐江率先成为全国67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之一,去年底,工商业光伏项目备案45个,备案转报容量82兆瓦;户用光伏备案转报超3500户,容量超90兆瓦。目前,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并网总量约240兆瓦,超额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100兆瓦的试点任务。培育绿色制造体系,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组织对7家企业“会诊”,挖掘32条节能措施,引导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截至2023年底,已有省级绿色工厂企业4家。
机器人产业“无中生有”。敏锐捕捉机器人产业变革机遇,以合庐产业新城为产业培育载体,向机器人企业伸出“橄榄枝”,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培育机器人产业,促进机器人产业集聚,推动庐江机器人产业“无中生有”。目前,庐江县已高频对接机器人项目30余个,签约极智嘉、泰晋、新思路等机器人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极智嘉项目在滨湖已建成4000平方米研发中心,为全县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材料产业“长藤结瓜”。庐江县精选产业赛道,加速构筑以磁性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为冲击“千亿县”蓄能。2023年,基地产值达195.2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1%;基地内有规上企业37家,拥有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年在建新材料项目17个。
未来产业超前谋划。庐江县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围绕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持续发力。低空经济方面,合肥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低空经济场景拓展工作中将庐江十里长冲片区明确纳入低空经济文旅场景。生物制造方面,今年5月成功签约上海复晟合合成生物精密发酵产业园项目,推动未来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产业“聚链成群”、企业“众木成林”,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势头正劲、动能更强已成为庐江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色。
向“新”出发 动能澎湃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近年来,庐江县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县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2023年获批建设第二批省级创新型县。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聚焦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成立了县委科创委,制定了《庐江县促进自主创新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2021年以来,县本级财政兑现财政科技政策奖补资金达2335万元。财政科技政策奖补资金从对企业的普惠制支持,逐步转变为重点支持成长性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21年以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计24.76亿元。全力构建“平台+基金+专班”科创工作体制。2023年新成立1亿元规模的天使基金,投资1000万参股市级种子基金,组建庐江县科创建投公司。
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通过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全县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主导产业与重点领域大、中、小梯次发展格局,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见好。2021年以来,庐江县高新技术企业由80家增加至157家(2024年第一批高企推荐51家企业申报,50家通过专家评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由71家增加至240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19亿元增加至194亿元。
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围绕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加强成果产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双需”对接和“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企业与科研团队、高校协同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辖区企业与中国科大、合工大等30家高校开展了60余项专项合作。安徽马钢罗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研发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星源新材料与中国科大、大地熊与合工大共建研发项目分别获2021年度、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在庐新成立企业22家。
成果转化活跃度显著提升。坚持把科创载体建设作为支持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出台《庐江县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提质增效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县级科技孵化器2家。指导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合肥市低碳能源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庐江县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目前全县拥有大地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94个。聚焦主导产业,庐江县先后与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中国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等对接,筹划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在庐江,逢会必讲创新,强化不创新必退的危机意识。创新已经从党委、政府的行为要求变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内化为庐江工业的文化基因。
|
|